新闻中心
News Center蛋白质工程介绍:
1982年,Palmiter等人将大白鼠的 生长激素基因放在小白鼠金属疏基蛋白启动子之后的质粒中。
这个启动子通常在染色体上,并控制金属疏基蛋白的转录。金属疏基蛋白富含半肽氨酸,对重金属有很高的亲和力。肝脏在合成这种保护性蛋白时要依靠重金属,如镉的诱导。
将重组好的这种质粒(几百个拷贝)用特制的微量注射器注入小白鼠受精卵植入小白鼠子宫。结果发育生成的小鼠经DNA印迹法证明,许多小鼠中都含有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而且成熟的小鼠体重比对照大两倍,成为“硕鼠”或“超级鼠”。这些小鼠中的生长激素水平相当于对照的500倍。试验证明,外源基因在新的启动子控制下,可以整合到哺乳类细胞核内,并在其中实现有效表达。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随后转基因动物在各国兴起。北京农业大学也制备出转基因猪和羊。然而转生长激素基因的猪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不能繁殖扩群。国内转基因动物也出现了畸形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转基因技术中有关外源基因与染色体的定位重组、表达调控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但转基因技术仍然是有用的。1991年,苏格兰人首先将a1-抗胰蛋白酶基因置于绵羊的乳球蛋白基因的调控成分之下,制成转基因绵羊。当这种绵羊长大繁殖,乳腺内基因开发表达奶中各种蛋白时,a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球蛋白调控成分调控下也开发,结果表达出a1-抗胰蛋白酶(一种药物),奶中含量高达35g/L,产量十分可观。这种转基因的动物称为“生物反应器”,它潜在的经济效应将促进这项技术的发展。